我國地域遼闊,水稻分布極為廣泛,除青藏高原之外均有種植,掌握其分布情況,有利于了解不同區域的種植栽培技術、雜草發生情況、不同氣候條件對除草的影響,農民用藥理念等,借以幫助找準市場重點,因地、因時針對不同具體情況,選準藥劑科學應用。
一、水稻種植的區域分布
農業部藥檢所把水稻分為6個稻區,即華南稻區(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長江中游稻區(湖南、江西、湖北)、長江下游稻區(江蘇、浙江、安徽、上海)、西南稻區(四川、云南、貴州、重慶、陜西)、黃淮稻區(河北、山東、河南、寧夏、天津)、北方稻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并規定申請稻田除草劑登記試驗時,如針對插秧田、育秧田進行產品登記,應從北方稻區、長江中游稻區、長江下游稻區、華南稻區、黃淮稻區或西南稻區選1省進行田間試驗。直播田應從長江中游稻區、長江下游稻區、華南稻區各選1省,從其他稻區選2省進行田間試驗。拋秧田應從長江中游稻區、長江下游稻區、西南稻區各選1省,從上述稻區再任選1省進行田間試驗,這是硬性規定,不得違反。目前統計資料顯示,排在前十位的水稻種植面積大省分別為:湖南、江西、黑龍江、江蘇、湖北、四川、安徽、廣西、廣東、云南。黑龍江具有種植面積和單產雙重優勢,總產排全國第一,也是應用水稻除草劑的大省。
二 水稻田雜草發生與群落結構
水稻田的生境條件、直播稻面積的增加,使旱田雜草水田化更加重了稻田雜草的發生與危害。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稻田雜草已超過150種,常年造成稻谷損失為15-30%。準確識別幼苗期雜草形態特征,調查清楚雜草的發生規律、群落演變,區系分布是做好稻田化學除草的重要基礎工作。
吳競侖等(2003)將稻田雜草分為6大區系,分別為東北稻區雜草區系、華北稻區雜草區系、西北稻區雜草區系、華中稻區雜草區系、華南稻區雜草區系、西南稻區雜草區系,并再將各大區分為亞區,對雜草種類、群落結構進行詳細描述,在生產中有很高的應用參考價值。如把華中稻田雜草區系又分為4大亞區、15個分亞區,并給出了每個分亞區的主要雜草群落。本文摘錄42種主要群落(詳見表1)。
表1 華中稻區雜草區系細分
從表1可看出每個區域的優勢種雜草和群落結構的復雜性。全國各地域之間差異更大,張斌等(2009)、呂貴山等(2012)、于丹(2012)、沈麗麗等(2013)、羅寶君(2016)針對性更強地對某區域性水稻田雜草的發生與演變情況進行了更為詳盡的調查研究,限于篇幅不再描述。
4.不同栽培方式的雜草發生情況。水稻有多種栽培方式,調查掌握不同栽培方式的雜草發生情況有利于針對性靈活用藥,提高化除效果。劉都才(2015,學術交流會)報道了4種栽培方式相同單位面積內總雜草及禾本科雜草的發生數量(詳見表2)。
表2 四種栽培方式稻田的雜草發生數量對比
表2說明,直播田雜草發生數量最多,危害最重,防除難度最大;人工移栽田雜草發生最輕,相對較易防除,當確定某種栽培方式時,應了解防除雜草的難易程度,確定更科學的管理措施。
5.稻田惡性雜草
按惡性雜草“分布較廣、發生量大、危害嚴重、有抗性、難以防除的雜草”定義為依據,對當前稻田惡性雜草簡要描述,以引起更高的重視,加強防除。
(1)稗草屬。稻田濕地生境條件極利于稗草生長,表現為密度高、群體大、生長茂盛與水稻競爭力強,危害性大。唐韻(2013)報道有11種,主要有稗、稻稗、孔雀稗、光頭稗、西來稗、無芒稗等,另有變種,群體結構復雜。在苗期相互之間外部形態難以辨認,但對藥劑之間敏感度差異大。有些種類產生抗性快,據不完全統計,稻田稗草類已產生抗性的超5000萬畝,是化防的重大障礙。
(2)蟣子草。近幾年在江蘇稻田上升較快,有效藥劑很少,多數稻農在進行化除后再人工拔除,費工費時。
(3)雜草稻。與水稻伴生性強,許多地方稱為假稻,具野生和栽培雙重習性,適應不良環境能力極強,生長特別旺盛,成穗率高,籽粒多,繁殖系數高,對其防除的有效藥劑少。稻農稱為“三難”:難識別、難拔除、難利用化學防除。
(4)稻李氏禾。多年生宿根型兩性繁殖雜草。地下根莖發達,施藥后易再萌發,地下根莖有7~8個芽節,均可成新株,每株可產生8~14個分蘗,每穗可結150~250粒種子,繁殖力強,有效藥劑很少,是稻田上升較快的惡性草之一。
(5)千金子。適應性強、耐干旱、耐鹽堿、種子成熟早、易繁殖,已從江西、江蘇發生較重的兩省為中心,向南方周邊稻區迅速蔓延。成株高于水稻,對陽光、空間的競爭力明顯強于水稻,有效防除藥劑很少。
(6)馬唐。在直播田繁殖面積快速增加,是旱田雜草進入水田化的典型代表,極利于其繁殖生長。密度高,群體大,適應范圍廣,被認定為世界十大惡性雜草之一,已開始嚴重影響直播田稻苗生長。
(7)莎草科。國內稻田已有8屬30種(唐韻,2013),有的文獻報道為4個屬。稻田常見種有碎米莎草、異型莎草、高稈莎草、香附子、螢藺、扁稈藨草、牛毛粘等。復合種群,重疊發生,生育期交錯,很難做到適期用藥。地下球(根)莖特發達,有效滲透藥劑很少。莖直立光滑,不分節,除草劑難以粘著和滲透,是化除難點。
(8)空心蓮子草。適應性特強,具四不怕:不怕凍,零度時地下部仍存活生長;不怕鹽,在10%含鹽量或30%濃度的流動海水中仍能存活生長;不怕酸與堿,適應pH5~10范圍內生長;不怕臟,在混濁、少氧厭氣發酵水質及含有排放的H2S和甲烷的污水中仍茂盛生長。繁殖力極強,多年生宿根,水旱兩地都適應,匍匐莖發達,節外生根,成為再生株,40天生物量可翻一倍。防除的有效藥劑少,人工拔除困難,已從田埂侵入到稻田中。
(9)野慈菇。適宜稻田濕地,多年生兩性繁殖。地下莖粗壯,根系發達,繁殖力強,出苗深度達15厘米,塊莖發芽出土不整齊,一次用藥難以奏效。適應性強,在零下5~6℃仍能保持活力,植株高大,抗藥力強。東北稻區已對芐嘧磺隆、吡嘧磺隆產生抗性。(世界農化網)
|